信譽

信譽(Credit):是由承諾與一次又一次的行為結果的一致性所累積出來,不管是好或是壞。一次破壞可以有理由、兩次破壞可以有藉口,三次破壞變成放羊的小孩。從此之後,就不會有人信了。

 

    一個下雨的晚上,一位在金控公司工作的老同事找我吃飯,從他的臉上看到很多的焦慮,因為他又面臨了要轉業的問題。

 

「你到這間金控不是才一年多而已嗎?怎麼又要換了?」我很好奇的問,因為當年他跳槽的時後,薪水調升、職位調升,雖然沒有要到原本他要的位置,但他的新老闆承諾三個月後就讓他升上去,正好我們公司內部亂哄哄的,所以大家都對他的成功跳槽抱以羨慕的眼光。

 

「Long Story!你聽聽看,如果是你會不會想走!你還記得當時我的新老闆承諾三個月後就讓我升上去嗎?」

 

「記得啊!難道沒有升喔?」

 

「沒有!剛報到的時後,我老闆跟我說,我真的很看重你,但因為目前組織正在調整,我也急需要你的幫忙,所以你就先在這個位置上委屈三個月,三個月之後我就幫你調整。但三個月後,我聽到的是另一個答案。」

 

「說來聽聽!」

 

「XX!我真的很看重你!你知道目前組織剛調整完成,我底下另一個小組那邊缺一個有這方面經驗的承辦,我思來想去,就你最適合。這也是對你的一個考驗,再過幾個月就年底了,到時我在幫你報升上去。」

 

「哇!你老闆好會用:我真的很看重你!來造句耶!不過聽起來也挺合理的,組織總不能說升就升,這樣太人治了,那個新的小組是做啥的,比一開始的好嗎?」

 

「一開始我在業績最好的小組,然後要我把調到業績最差的小組,給我的理由是,給我一個升遷的考驗,要我降低呆帳。我一到任後就先看了客戶名單的資產狀況,一半以上幾乎都要列入預警戶跟婉拒戶。」

 

「你老闆好狠喔!不過你如果真的做起來的話,那代表你真的很有能力。」

 

「別傻了!後來我每天都忙著寫收益率很低客戶的續展跟追蹤、覆審之類的例行公事,如果有開發出好的客戶,我老闆就會把這個客戶移走給另一個小組,我那個小組應該可以說是呆帳跟雜事處理小組吧!」

 

「你做了什麼事得罪你老闆?不然他怎這麼狠。」

 

「沒有!我在新工作很乖,不抱怨,該做的也都做,勉強要找的話,只能說我不是老闆的嫡系人馬。」

 

「那到年底之後呢?老闆升你了嗎?」

 

「你知道嗎!這是最讓我生氣的事,年底我的考績被打最差,我一度很懷疑我的眼睛是不是看錯了,但真的是最差,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後,老闆還跑來問我考績怎麼樣,然後補了一句,上頭把考績調下來了喔,總公司內部老做這種事。」

 

「你老闆不是普通的黑耶!如果他真的看重你應該會幫你積極爭取吧!難道就只有這樣一句話喔!」

 

「你說對了!年後他又找我,跟我說:我真的很看重你,但這次總公司內部就是把新人的考績調下來,我也覺得很不公平,我覺得你乾脆直接自己找客戶吧!拿出實際的成績出來,到年底時我就幫你直接報升。但是你現在的工作還是要顧到喔!這對你是種考驗,但我相信你可以。」

 

「我肯定你老闆是詐騙集團。做個頭啦!他這是明擺著黑你了,再做下去才是白癡跟笨蛋。」

 

「你也這麼想,所以我已經把辭呈丟出去了!」

 

「那你老闆有留你嗎?」

 

「他就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涯規劃,希望我在新工作找到我事業的第二春,然後他就要我把我手上有價值的客戶轉交給他的嫡系人馬。」

 

「把履歷表給我吧!我幫你問問看有沒有好工作!」

 

    這件事讓我回想起來,自從我出社會工作那天起就很注重個人的信譽(Credit)這件事,因為信譽(Credit)會隨著一個人不斷的走,不管換了什麼工作,或是在那裏工作。一個人過往的信譽(Credit)好,當被照會的時後,就會得到很多人的正面加分,而當事人往往不知道;同樣的道理,相反過來也是如此。因為人們都希望人的承諾跟行為具有一致性,這樣才能避開信任風險的產生。如果貪圖眼前的近利,不斷的破壞個人的信譽,總會在以後付出代價。後來在同業朋友的口中聽說了這位主管的風評,真的也不是太好。而此時我也只能拍拍我朋友的肩膀,跟他說,就當學一場社會經驗吧!

 

    放羊的小孩的故事其實大家都聽過,一個人之所以會被信任,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言行一致,給了承諾就是要兌現,沒有兌現一次或許還說得過去,兩次、三次之後就不在是信任的問題,已經變成影響根本的信譽的問題,個人的信譽一但受損,在社會上就不會有「免檢上線」這種事,所有的東西都會被大家細細的審視,因為大家都不會想再當笨蛋。

 

經典小語:「信任的不斷累積會造成一個人的信譽(Credit),一個信譽好的人,就像擁有一張無限卡,走到那裏都會被人尊重,只要搬出名字就會有人買單。而這一切是持續不斷的守承諾所獲得的回報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輝太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